臨渭區藺店鎮蒲陽村:“3321”聚合力 新風尚暖蒲陽
?千萬工程看渭南,今天我們要一起到臨渭區藺店鎮蒲陽村去看一看,這個以 “新風尚” 聞名的村莊,背后藏著一套獨特的 “治理密碼”——3321 工作機制。正是這套機制像一根紅線,把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心擰成一股繩,才讓文明新風在村里扎下了根、開了花。
“處理好三個關系、統一好三個思想、建設好兩個隊伍、調動好一個積極性”—— 這串數字背后,是蒲陽村凝聚人心的智慧。剛來到蒲陽村,村上正在召開上半年紅白理事會總結會。
在蒲陽村剛開始推進移風易俗時,不少村民不理解“辦喜事排場小了,面子往哪擱?” 這時,“3321” 里的 “黨員隊伍帶頭” 就派上了大用場。
在蒲陽村,每名黨員包聯 5 到 10 戶,既是政策宣傳員,也是矛盾調解員。村上的靳大娘家,去年孫兒出嫁時原本想大辦一場,村書記就帶著村規上門,算完經濟賬又講新風尚,最后靳大娘主動按新規辦了婚事,還成了村里的 “移風易俗宣傳員”。
“建設好兩個隊伍”,不僅要建強黨員和干部隊伍,更要通過他們帶動群眾。村里把傳統孝道文化融入日常,每年評選 “孝親之星”,全村 185 戶家家戶戶家里都掛著 “崇善孝敬、勤儉持家” 的家訓牌匾。這些看似簡單的舉動,讓敬老愛老成了村里最自然的習慣。
“調動好一個積極性”,關鍵是讓群眾覺得 “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以前村里的房前屋后都放著雜物,村道上到處都是亂扔的垃圾,現在村民自發組成 “保潔隊”,誰家門口不干凈,不用干部說,自己就收拾得妥妥帖帖。
從紅白喜事的 “簡”,到鄰里互助的 “暖”,從環境整治的 “凈”,到文化生活的 “樂”,蒲陽村的新風尚,不是喊出來的口號,而是融在柴米油鹽里的自覺。這里的每一塊家訓牌匾、每一次集體活動、每一個微笑,都在訴說著,當文明新風扎根鄉土,鄉村振興就有了最動人的底色。
來源:渭南廣播電視臺
編輯:胡斌
初審:張創飛
審核:唐紅萍
終審:王艷
編輯: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