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渭區非遺傳承手藝人巧手捏花饃 “蒸”出幸福味
年關將至,黎明的曙光剛剛初現,1月30日,在渭南市臨渭區崇凝鎮五星村一家“長壽塬花饃”的小店早已熱鬧非凡。店主康妙云,正是這面塑花饃的非遺傳承手藝人,她憑借一雙巧手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在平凡的面團上捏出了生活的甜蜜與事業的成功。

臨渭面塑制作技藝俗稱花饃、面花,它不僅是食物,而且是飽含象征意義的禮俗之物,是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群眾必不可少的饋贈禮。面花在臨渭區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傳已有千年的歷史,最初起源于傳統民間祭祀活動,經過歷史漫長的發展演變,面花與群眾的生產生活、歲時節令、婚嫁滿月等活動聯系也愈發緊密。每逢節日臨近,各式各樣寓意吉祥如意、造型栩栩如生的花饃十分搶眼,成為市民預購搶訂的“香餑餑”。

“揉、搓、捏、拽、剪……雖然一干就是大半天,但我一點也不覺得累。”康妙云一邊忙著手中的活兒一邊說。每逢過年,臨渭區的老百姓都會做嘴巴饃、油角角等花饃,用來走親訪友。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原汁原味的花饃已不能適應現代的審美需求,因此臨渭區花饃制作藝人也在不斷學習創新,用菠菜調汁制出綠色,用西紅柿調汁制出紅色,用南瓜調汁制出黃色……用果蔬汁代替傳統色素做面花,不僅外觀漂亮,食用也更美味健康。如今,臨渭區的花饃多樣化,既有古樸粗獷的嘴巴饃,又有顏色鮮艷形態各異的花饃,還有許多緊扣時代主題的社會面塑作品,贏得了眾多人群的關注和市場的偏愛,古老的花饃在新時代下煥發出了新的魅力。特色花饃在贏得市場的同時,也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康妙云的店鋪開業至今,銷售額已經十分可觀,每逢過年過節,訂單也接踵而至,不僅如此,她還把這門手藝教給別人,積極帶動周邊勞動力20余人,用花饃蒸出了幸福生活。

靈動的錦鯉、虎虎生威的老虎、惟妙惟肖的壽桃……在長期制作花饃的過程中,康妙云等一眾臨渭面花手藝人也逐漸摸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將地域特色融入其中,最終打造出“長壽塬花饃”等臨渭特色品牌。為更好地推廣和發展這一非遺技藝,臨渭區也主動搭臺,邀請康妙云走進校園、社區傳授花饃制作技巧,拍攝制作技藝和花饃短視頻進行傳播。“我想讓更多人了解和參與到這項富有地方特色和非遺文化底蘊的傳統藝術中來。”這是康妙云和臨渭區一眾花饃制作藝人的共同心聲。

年味兒是花饃上點的紅點,是打開籠屜升騰的熱氣,是食物背后美好的寓意,更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團圓。在這年味的背后,熱氣騰騰的蒸汽映襯著花饃手藝人專注而靈巧的身影,“康妙云們”正在用精湛的技藝和對事業的熱愛,蒸出滿滿的幸福味和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通訊員 胡洋)
來源:西部網
編輯: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