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峭壁上的“朋友圈”
西岳華山的奇險,是藏在云霧里的自然奇跡——峰刃削空,壁立千仞,每一寸花崗巖都透著天地雕琢的力道。而它更動人的,是峭壁上那些前人“朋友圈”。千百年間,文人以斧為筆,將山河感慨刻進石紋;將士揮鑿落痕,把戍邊壯志留在險峰;方外高士、尋常旅人也循著山路,在堅硬崖壁上留下自己的心聲。這些刀痕沒有墨跡的易褪,只在風雨里愈發(fā)清晰,成了華山獨有的文脈注腳。

古人“發(fā)圈”,同樣講究精準定位與事件標記,其用心與今人異曲同工。華山之上,“玉女峰”“通天門”“蒼龍嶺”“金鎖關”“摘星臺”這些響亮的名號,正是前人刻在崖上的“地理坐標”。它們多選用莊重易識、便于流傳的楷書或隸書,鐫刻于山道要沖、峰頂顯眼處,如同天然的導覽標識,也為華山的地形地貌賦予了深刻的人文內(nèi)涵。

“韓退之投書處”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韓退之投書處”,寥寥數(shù)字,瞬間將大文豪韓愈登臨北峰險境時驚險的瞬間定格于歷史畫卷中,讓后人得以遙想其當時的窘迫與敬畏。“希夷遺冢”標出傳奇人物、睡仙陳摶的最終歸宿,為這處仙山道境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光緒辛丑重九 臨清徐坊徐埴 三登太華 遍游諸峰”的題刻,更像是一篇精煉的“登山日記”,記錄了他們在一年之內(nèi)三次勇攀華山、遍覽群峰的壯舉,字里行間流露著執(zhí)著與豪情。

“魚石”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華山摩崖石刻,甚至成為記錄自然災害與工程壯舉的“天然年鑒”。華山峪河道中那塊刻有“魚石”的巨石,訴說著光緒十六年那場驚天動地的山洪暴發(fā)。日月崖上“云天弧光”四個大字,則定格了華山之巔那稍縱即逝、神秘莫測的自然奇觀。大上方的石刻,是宋建炎三年,周道謹?shù)热瞬晃菲D險、主持重修華山古道的“工程竣工報告”。

“云天弧光”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這些刻在石頭上的坐標與事件,共同構成了一部立體的華山時空圖卷,讓冰冷的山石承載起鮮活的歷史脈動。

華山諸峰,姿容各異,各有千秋。北峰四面懸絕,獨挺一隅顯秀色;西峰渾然天成,千丈絕崖撼人心;南峰直逼云天,抬手似能摘星斗;東峰傲然峙立,巍峨氣勢壓群山;中峰林深樹茂,清幽景致藏雅趣。

刻于清咸豐年間的“五云深處”(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面對如此險、奇、絕、美的自然造化,前人把心中的震撼與贊嘆,最終化作石壁上力透千鈞的感嘆!北峰稱“柱接神樞”,道出其擎天立地之勢;東峰書“三峰峙立”,精準點出它的地理格局;南峰贊“擎天捧月”,把高峻與神圣說到了極致;西峰嘆“壁立千仞”,直擊它險絕的本色;中峰寫“五云深處”,又暈染出幽深仙逸的韻味——字字是珠璣,句句皆傳神,恰是華山風骨最妙的注腳。

“三峰鼎峙”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明清華陰名儒王弘撰題的“袖拂天星”,字如其意般瀟灑俊逸,像流云輕拂天際,寥寥四字便透出仙韻。“雄鎮(zhèn)關中”“天開畫圖”“砥柱中天”“澗壑煙霞”“青天一握”這些題刻,更以磅礴意象,把華山的雄偉險峻“夸”出了新境界、新高度。尤其“只手擎天”,以擘窠榜書落石,點畫如磐石般厚重,結構舒展大氣,力透石背,那股氣勢直撼人心。

“天開畫圖”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石刻里還藏著前人的暖心叮嚀。“向前進”“百折不回”“腳踏實地 步步留神”“膽大無險”,這些字句裹著永不言棄的信念,總能點燃前行者的勇氣。

華山摩崖石刻,也承載著沉甸甸的家國情懷,回蕩著烽火年代的錚錚誓言。
馮玉祥駐軍華山玉泉院時,望著破碎山河與困頓百姓,他把滿腔赤誠和救國主張,凝作石壁上遒勁的字:“進大同”“人類平等”“破除迷信”“水利救民”。那句“你知道不知道 非機器化不能救國 非電氣化不能救民”,更是振聾發(fā)聵,如今讀來依舊讓人熱血翻涌。

愛國將領馮玉祥駐軍華山玉泉院期間的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1938年,抗戰(zhàn)最為艱苦卓絕之際,民國將領馮龍登臨華山,在險要的千尺幢奮筆題下“氣吞東瀛”。這四字力拔山兮氣蓋世,是中華兒女于民族存亡之際的怒吼,是千千萬萬抗日軍人誓死保衛(wèi)家國的決心!

朱笠青先生題刻的“復興中華民族”(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遍觀石壁,家國之音始終回蕩。“還我河山”“登極峰,十億家樓臺煙閣,盡收眼底;觀天下,四萬萬父老兄弟,常掛心頭”“登太華之巔 看河山光復”“正義戰(zhàn)勝”……這些石刻,是那個時代的鏗鏘足音。朱笠青題“復興中華民族”,更與孫中山“振興中華”遺志遙相呼應。1949年八勇士智取華山,山河迎來新生,1996年張震將軍題“智取華山 永載史冊”,讓這段傳奇借山石定格永恒。

華山摩崖石刻,既是自然造化的奇觀,更是前人叩問生命、安放心靈的靜謐“道場”。
西峰之上,有一險要之處,曾名“舍身崖”,源于一個孝子為救親人而欲舍身的悲壯傳說。清道光年間,名叫李人龍的有識之士將其改名“省身崖”,后又改“守身崖”。這一字之易,滿含理性之光與人文溫度。

西峰“守身崖”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華山處處都有人生箴言。“孝親敬兄 多行方便 濟人利物 廣結善緣”——是為人處世指南;“存好心 行好事 說好話 讀好書”——是修身養(yǎng)性要訣;“向善心自穩(wěn),無惡道寬闊”——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充滿人生箴言的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作為道教名山,華山石刻深深烙印著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清風高節(jié)”“作平等觀”“真源”“太素元精”“枕流漱石”……這些文字間,流淌著清靜無為、返璞歸真的深邃智慧。其中石磊園所題“脫俗”二字,筆意簡淡疏朗,飛白枯筆里滿是禪意書卷氣。

“枕流漱石”題刻(圖源:華山景區(qū)管委會)
華山摩崖石刻,是一部鐫刻在天地之間的立體史書,是前人留給后世無比珍貴的“朋友圈”。漫步于奇峰險道之間,讀一讀這些“留言”,仿佛能與前人隔空對話,感受那份跨越時空、依然滾燙的情懷與深邃的智慧。這份以山為紙、以石為墨的文化記憶,值得我們以敬畏之心去閱讀、感悟,并傾盡全力守護。
(華陰市委宣傳部供稿)
來源:渭南宣傳
編輯: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