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慰問卡背后的改革
?近日,合陽縣新池鎮北順村紅白理事會成員李俊奎手里捏著一張嶄新的卡片,腳步匆忙地趕往喪事事主家中。這張印有“慰問卡”三個大字的卡片,是新池鎮紅白理事會的最新“發明”,也是這個渭北旱塬小鎮殯葬改革的一個縮影。
這個剛剛榮獲“全國文明鎮”稱號的小鎮,以殯葬改革為突破口,著力革除殯葬陋習,樹立節儉文明生態綠色殯葬新風,取得顯著成效。
以往一場喪事花費不少錢,讓很多家庭不堪重負。今年4月,新池鎮成立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重點推進殯葬改革。經過調研和征求意見,鎮里制定了《紅白事章程實施細則》,創新推出“雙卡”管理模式——紅事發恭祝卡,白事發慰問卡。
“卡片不僅是提醒,更是一種情感紐帶。”新池鎮黨委書記鄒曉崗介紹,理事會成員在事前主動上門,既表達關懷,又引導事主節儉辦喪。
北王莊村村民張小軍是第一批體驗者。4月底,張小軍的母親去世時理事會第一時間送來慰問卡,上面印有喪事簡辦標準和慰問話語,建議餐標每桌不超過320元,煙每盒不超過12元,酒每瓶不超過60元,對所有執事、幫忙人員“前不請后不謝”,按需安排便飯即可等提示。最終,張家減少了鼓樂、縮減了酒席,花費節省了不少。
“開始心里打鼓,怕被人說閑話。”張小軍說,“沒想到鄉親們都說好,幾個要好的朋友還特意來幫忙,比花錢請人實惠多了,鄉親間的情分也更重了。”
新池鎮還積極探索“積分制+移風易俗”模式,將殯葬改革納入積分管理。積分不僅能兌換實物,還與集體經濟分紅、“文明家庭”評選掛鉤。目前,全鎮已建立4個“積分超市”,2個兌換點,累計兌換1.2萬人次。
如今的新池鎮,喪事大操大辦的少了,文明祭祀的多了;比闊氣的少了,講親情的多了。據統計,殯葬改革以來全鎮累計簡辦喪事100余起,戶均節約1萬余元。
“隨份子的錢少了,人情味反而濃了。”牛莊村黨支部書記屈雙民感慨,“現在誰家有紅白事,鄉親們都主動去幫忙,這才是真正的鄉情。”
伴著夜色,街道社區的“夕陽紅歌舞團”又在文化廣場說起了新編快板:“殯葬改革就是好,減輕負擔少煩惱;移風易俗樹新風,文明新池展新貌……”快板聲飄過村里的葡萄園區,掠過積分超市,融入萬家燈火。
通訊員 趙江秀
來源:渭南日報
編輯:馬艾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