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報道》渭南高新區龍背街道:小生姜撐起金色產業
(記者:任建斌)今年以來,渭南高新區龍背街道立足資源稟賦,著力產業振興,采取“街道干部+村委會+種植大戶+村民”模式,發展生姜種植,為全街道產業發展探索新路子。當下正值秋收季節,生姜種植基地的一百多畝地生姜迎來豐收。

晚秋漸冷,豐收暖心。位于渭河北岸的龍背街道生姜種植基地青龍片區,連片的生姜地里,葉片由綠轉黃,已經進入收獲季。上百名附近的村民正在分工協作,有的半蹲田壟間,小心刨開泥土,飽滿的姜塊裹著泥屑露出;有的坐在凳子上,仔細剝落姜塊上的泥土,碼放整齊;有的拿起生姜輕輕裝筐,準備裝車入庫存儲。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今年這個生姜種植得很成功,無論從產量、品質上都達到了我們的預期?!鄙綎|省大姜種植技術服務人員孫俊玉說。

截至目前,青龍和龍背片區的113畝生姜已經全部成熟,進入采收期,街道正在組織干部、種植戶、村民緊抓利好天氣,進行采收。預計每畝產量12000斤左右,可實現增收500余萬元。

“大面積進行生姜的采收、入庫、儲存,根據市場的行情再進行銷售?!蔽寄细咝聟^龍背街道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總社負責人韓建國說。

2024年,龍背街道黨工委復盤“一框菜”項目時發現,生姜雖不如綠葉菜熱銷,卻憑借耐儲存、售期長、附加值高的優勢,貢獻了近三成利潤,還兼具食用藥用價值。為讓產業起步穩,街道黨工委立刻組織黨員干部、合作社骨干和種植大戶,遠赴山東生姜主產區考察。大家白天鉆姜田學技術,晚上和農戶聊儲存、銷售,十余天后不僅摸清全鏈條流程,還和當地企業敲定3年駐村技術指導協議,為產業筑牢技術根基。

“它的水質、干土等土壤情況,適合種大姜,水質就是雖然有一點點鹽分有點兒高,但是非常適合種姜。那個土質有一點點偏堿,但是我們調理的話,也是適合種植的。這邊光照比較強,姜的干物質比較高,姜辣素含量比較高,比山東產區的姜口感要好,更適合囤放?!鄙綎|省大姜種植技術服務人員孫俊玉說。

據了解,未來三年內,龍背街道計劃將生姜種植面積擴大至3000畝,為村民提供免費教學、全程指導、姜種供應、包種包銷等一站式服務,助力生姜產業發展。同時,探索生姜深加工項目,籌劃開發姜茶、姜糖、姜皂、養生姜片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黨建紅”始終引領“產業興”。下一步龍背街道將按照種好一筐菜,育好一片姜,養好一頭牛的發展思路,持續探索發展優質特色產業,以黨建為抓手,一方面組織黨員引導村民整合零散地塊,打造成標準化姜田;另一方面深化“土地流轉+務工就業”模式,讓黨員在種植、儲存、銷售各環節當先鋒,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來源:渭南廣播電視臺
編輯:孫飛燕
初審:李雁鵬
審核:任建斌
終審:樊瑋
編輯:孫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