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報道》姜梅:大寨村的“貼心書記”
(記者:李冬)渭南高新區良田街道大寨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姜梅,這位從講臺走向鄉村振興一線的女書記,用柔肩擔重任,以“三個心”為座右銘,帶領鄉親們把大寨村建設成了遠近聞名的“文明村鎮”。

上任伊始,姜梅就將目光聚焦在村民反映最強烈的生產生活難題上。在她的帶領下,大寨村的基礎設施實現了質的飛躍,2021至2024年間,一組、二組、三組、四組、五組、六組、七組總計超過3公里的生產道路完成了硬化,徹底解決了村民“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出行難和農產品運輸難問題。一眼眼200米深的灌溉機井成功開鑿,鋪設人飲管網,三臺直飲機在村組落地,村民的“吃水難”“澆地愁”成為歷史。

“以前我村上就沒有井,這澆地都不方便,這是在書記的帶領下, 這幾年打了幾眼井,群眾澆地方便了。”良田街道大寨村村民劉選民說。

2024年,大寨村迎來“顏值”大提升。姜梅積極爭取資金,實施了村景觀提升項目,310國道兩側村口煥然一新,老舊村道拓寬了,全村亮化工程點亮了夜晚。為了方便村民出行,姜梅還多方奔走,積極協調市政協、市公交公司,成功將9路公交車的終點站延伸至大寨村五組西潼公路地段。更讓村民舒心的是人居環境的改善,7個村民小組新建了9個標準化垃圾臺,配備14名專職保潔員,實現垃圾日產日清,由市政專車拉運。

“群眾們現在都自覺的提著籃籃、提著桶桶往這個垃圾箱倒,你看這個地方環境衛生現在很好,得到群眾的好評。”良田街道大寨村村民王水利說。

作為一名女性書記,姜梅有著天然的細膩與溫情。她時刻將村里的特殊群體記掛在心,將關懷送到他們身邊,慰問留守兒童和困難兒童,送去關愛與希望;走訪退役軍人,傳遞尊崇與溫暖。

“很感謝我村書記和這些干部,很感謝,平常到我這家里,都很關心。”良田街道大寨村村民王亞玲說。

如何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姜梅和班子一直在探索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徑。他們成功恢復了因美麗鄉村建設暫時拆除的光伏發電項目,盤活資源,尋求更多發展機遇。

“這一年基本上光伏的收入就在8萬元左右,計劃建一個敬老院,正在談,想把這個敬老院以租的形式或者以入股的形式運行。”良田街道大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姜梅說。

走進大寨村村委會,嶄新的辦公樓、明亮的圖書館、設施齊全的科普室和會議室令人眼前一亮。這是姜梅帶領“兩委”班子積極向上級部門協調資金建成的,大大提升了村委會的服務功能和整體形象,為村民辦事、學習、活動提供了更好的環境。

“第一個要把村民的事放在第一位,始終記住要為村民辦實事,再一個就是我總結了三個心,第一個是為村民服務的初心,再一個凡事要有公心不能有私心,最后一個就是要有良心,一心要想著村民,為村民辦實事。下一步,我帶領兩委班子要發展村集體經濟,把我們大寨村的事干好。”良田街道大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姜梅說。
來源:渭南廣播電視臺
編輯:孫飛燕
初審:李雁鵬
審核:任建斌
終審:樊瑋
編輯:孫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