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縣市》富平縣永安村:抗戰名村煥新顏 紅色血脈代代傳
富平縣莊里試驗區的永安村,曾是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的紀念地,近年來,村上以紅色革命精神為引領,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走上了鄉村振興發展的康莊大道。

永安,寓意著永享安寧的美好愿景,更見證了抗日戰爭的波瀾壯闊。富平縣八路軍120師抗日誓師紀念地,包括紀念碑、紀念廣場、陳列館。紀念碑總高19.37米,碑座和地臺為9.2米,寓意著1937年9月2日在此抗日誓師。

富平縣莊里試驗區黨委副書記 曹菲菲:“西安事變爆發后,為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紅軍主力進駐關中,紅二方面軍總指揮部于1937年4月進駐莊里。同年9月2日,120師在此地舉行抗日誓師大會。”

如今,紅色基因已轉化成鄉村振興發展的強大動能。永安村以奶山羊、柿子為主導,引領村民發展種植養殖產業,讓他們通過地方特色龍頭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致富。

富平縣莊里試驗區永安村村民 譚明濤:“我們家現在養奶山羊有個十來年了,過去規模比較小,現在養了增加到60多只,一年的收益大概在20萬左右。現在的奶源行情比較穩定,收入還非常可觀。”

同時,村上還通過黨支部牽頭,以新型經營主體租賃和引入企業入股分紅等方式,建成豆制品加工廠、柿酒廠、冰柿廠等三家集體企業。目前,全村種植柿子1120畝,發展奶山羊養殖大戶7戶,奶山羊存欄3500只,豆制品加工作坊20家,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3.5萬元。

富平縣莊里試驗區永安村黨總支書記 孫志玲:“提到抗戰精神,我想到的是不屈不撓、團結一心。如今搞村集體經濟,我們正需要這一股勁。傳承抗戰精神不是喊口號,是把團結拼搏裝心里,用在種(植)養殖、搞加工、拓銷路的每一件事上,大家一起扛、一起干,讓村集體經濟火起來,讓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黃濤 編輯:秀芬
稿件來源:富平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路雅
復審:李姝含
終審:惠陽
編輯: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