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縣市》大荔冬棗:碩果滿枝采銷忙 科技助力產業旺
小冬棗是大荔縣強縣富民的特色大產業。作為全國設施冬棗第一縣,大荔的棗農們正趁著盛夏好時節忙著采銷冬棗,雖忙碌卻滿是豐收的喜悅。

早上5點多,在大荔縣羌白鎮一處設施棉被大棚里,冬棗掛滿枝頭,棗農王新樂夫妻倆正忙著采摘枝頭成熟的冬棗。

大荔縣羌白鎮八魚村棗農 王新樂:“還能賣十幾天吧,預計收入在60萬(元)?!?/p>

考慮到果品保鮮需求,王新樂采摘完成后,第一時間將冬棗送到大荔縣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進行分選。據了解,該合作社現有630多戶社員,冬棗種植面積8200多畝。為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張全喜還牽頭成立了配套公司,如今合作社的冬棗已實現國內外市場同步銷售。而車間里那條正在運轉的冬棗光電視覺分選線,正是我國首條專門針對冬棗研發的智能分選設備。

大荔縣新禧冬棗專業合作社 理事長 張全喜:“它分選的冬棗規格更加標準,比如說它把這個單果重分選出來,而且把這個劣果、病蟲果、殘次果也能識別出來,效率比傳統設備提高了3倍,一小時可以分選到4噸左右。”

在大荔安仁、范家等冬棗主產鎮,在當地一家農產品公司的冷庫內,海關工作人員正上門對一批即將發往越南的冬棗進行查驗,確保每一顆冬棗都符合出口標準。

渭南海關查檢二科二級主辦 黃文慧:“該批貨物符合越南的標準,貨物共9300箱,貨值23萬(元)。目前有28家大荔(冬棗)的企業已經都開始從事外貿事業?!?/p>

“十四五”以來,大荔縣冬棗種植面積穩定在42萬畝(其中設施栽培40萬畝),產量從2020年的50萬噸提高到2024年的65萬噸,產值也從 60 億元增長到 70 億元。智能溫控系統、自動卷簾機等現代農業裝備,已在全縣 60% 以上的冬棗棚室中普及應用;全國首臺冬棗采摘機器人近期也在大荔順利 “試崗”,為產業注入科技活力。亮眼的產業效益還吸引了冬棗發源地山東沾化的種植戶,7 月底,他們專程來到大荔 “反向取經”,開展技術交流和業務合作。

渭南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 王萍:“‘大荔冬棗’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穩居中國果品品牌價值榜10強。全縣出口冬棗企業由原來的5家擴大到28家,產品遠銷加拿大、俄羅斯、迪拜、荷蘭等15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遞增20%?!?/p>
記者:王鑫 劉亦塵 張鳴航 編輯:佳雨
稿件來源:大荔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王路雅
復審:李姝含
終審:惠陽
編輯:王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