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澄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工作人員在分裝打包即將銷往全國各地的蘋果。
“協會在櫻桃栽植上給了我很大幫助,從育苗種植、田間管理、果品銷售等方面手把手教我,讓我們的收益越來越好”“有啥不懂的直接聯系協會,協會就是我們增收的希望”……10月20日,在澄城縣趙莊鎮鄭家洼村、郭家莊村,談起澄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村民紛紛點贊。
澄城縣櫻桃種植面積達10萬畝。其中,鄭家洼村、郭家莊村作為重點種植區域,在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的幫助下,已形成了產供銷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2018年成立以來,在澄城縣農廣校的指導下,澄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始終秉持以黨建為魂、以服務為要、以產業為基的理念,從培育“新農人”到拓寬產銷路再到打造農業品牌,為當地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能。
聚才筑網
黨旗飄揚在田間地頭
澄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協會黨支部一成立,就確立了“黨建聚才、服務惠農”的思路。協會黨支部書記趙小建告訴記者,協會黨支部是渭南市首家職業農民協會黨支部,匯聚了澄城農業領域的“能行人”——既有技術服務的專家、發家致富的“領頭雁”,又有推動產業升級的先行者,涵蓋“四鄉(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和企業家入鄉?)人才”、新型職業農民及合作社帶頭人等群體。
以黨建為引領,協會編織起一張覆蓋全域的服務大網。依托蘋果、櫻桃、酥梨等特色產業,10個技術服務隊如“輕騎兵”穿梭田間,6個優質農產品基地似“聚寶盆”孕育豐收,3個服務中心像“樞紐站”銜接供需,形成“縣協會(總站)+村工作站”的服務體系。
2024年,在協會組織支持下,50個村級社會化服務工作站扎根鄉野,今年又有50個工作站投入使用,將服務的觸角延伸至全縣10個鎮(街道)157個村的溝坡大棚、田間地頭。
趙小建說,10支技術服務隊常年為20萬畝蘋果園、200畝設施蔬菜及6000畝糧田提供技術支持,全年無休,隨叫隨到。從春耕播種到秋收采摘,從病蟲害防治到田間管理,黨員帶頭沖在一線,讓黨旗飄揚在農業生產的最前沿。截至目前,協會已帶動400余名農民就業,為群眾穩定增收筑起“紅色堡壘”。
培訓賦能
以創新激發產業潛力
“前十來年,我對現代農業一竅不通。在協會的帶領下,現在,土地和我是‘摯友’。”說起自己的轉變,澄城縣安里鎮劉卓村的翟書民感慨。
在協會的幫助和支持下,如今的翟書民,不僅是渭南市農業農村局特聘的“土專家”,還是澄城縣農業農村局農技推廣的“特聘人才”。
而這一切的改變,源于協會的培育與賦能。
在協會黨支部的統籌下,農民培訓與技術創新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雙引擎”。協會邀請農業專家開展種植養殖新技術、農產品加工訣竅、現代營銷手段等專題培訓。在農廣校的指導下,協會已組織各類技術培訓百余場次,累計培訓兩萬人次。
技術創新讓產業潛力加速釋放。協會鼓勵會員大膽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通過反復試驗與實踐,讓高產、優質的品種落地生根。
2019年,趙小建引進陽光玫瑰葡萄品種。從最初的5畝到如今的200畝,他運用新技術將畝產量大幅提升,也因此成為全縣農業領域新技術帶頭人。
該協會的村級服務站還將服務從生產環節延伸至技術入戶、農機服務、土地托管等領域,幫助村民減輕生產負擔,讓“科技興農”從口號變為看得見的實效。
產銷聯動
好產品賣出好價錢
“產業興旺不是終點,讓農民的好收成變成好收入才是關鍵?!眳f會秘書長和勝軍的這句話,道出了協會推動“產銷一體”的初衷。作為陜西百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和勝軍不僅帶領企業成為當地農業龍頭企業,還打造出“慕櫻傾澄”果汁、“澄小櫻”面膜等品牌。
和勝軍告訴記者,為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協會打出“線下+線上”組合拳。線下,協會與多家商超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讓澄城櫻桃、酥梨、蘋果等特色農產品直接擺上貨架;線上,協會緊抓電商發展機遇,搭建“牽農網”電商平臺,通過抖音、快手直播帶貨、“我為家鄉農產品代言”等活動,打破地域限制,讓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如今,協會的產銷服務已形成全鏈條閉環:從田間管理到加工包裝,從品牌打造到市場銷售,每一個環節都有專業支持。今年以來,協會幫助促銷農產品約6500噸,成交額達7500萬元,農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35%,“果業強、果農富、果鄉美”的愿景在澄城的土地上逐步變為現實。
“目前,協會已發展會員330人,服務村民5000戶,輻射產業種植面積超5萬畝,成為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的橋梁與紐帶?!壁w小建說,“誰說農民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只要我們堅持黨建引領,敢闖敢試,也能種出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記者 王帥文/圖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高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