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綻芳華——記西安交大附小渭南分校援藏教師高寧寧
7月的西藏阿里,潔白的雪山、斑駁的草原、湛藍的湖泊,一年中最美的風景如畫般令人陶醉。援藏教師高寧寧收拾行囊,即將踏上返家的旅途,為她兩年多的援藏工作畫上圓滿句號。
來自渭南的高寧寧老師是一名90后,2023年5月,她通過層層選拔,加入陜西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隊伍,成為一名援藏教師。
“我是一名90后,西藏是我向往的詩和遠方,當第一次踏上這片凈土后,我被這片神奇的土地所震撼,一切都如夢似幻。”高寧寧回憶起初次走進藏族聚居區的情景仍激動不已。

2015年,高寧寧大學畢業后入職渭南市臨渭區一所基層小學,成為一名音樂老師,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她懷揣夢想,渴望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在學習中得到成長歷練。西藏阿里,無疑是她初心的選擇。然而在領略到無與倫比的美景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身體的不適——高原反應。平均4500米海拔的阿里被稱為“高原上的高原”“世界屋脊的屋脊”,讓剛剛到來的高寧寧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眼睛在天堂 身體在地獄”,稍微快走就喘不上氣,時常頭痛頭暈。強烈的高原反應沒有擊退高寧寧,她積極調整自身狀態,快速投入到援藏的各項工作,然而面對惡劣的氣候條件和緊張的工作,高寧寧還是病倒了。

2023年9月,因高反加之嚴重感冒,高寧寧不得不住院治療,遠離家鄉和親人,躺在病床上的高寧寧特別想家,也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了一絲懷疑。然而當她康復后重返校園時,孩子們的表現讓她深受感動。“當我回到講臺后,孩子們將我團團圍住,送給我他們畫的各種馬,在藏族孩子心中,馬代表著健康、強壯、自由,他們真誠的祝福那一刻深深治愈了我。”

?“藏族聚居區的孩子能歌善舞,嗓音很好,也都很有天賦,學東西也很快,他們都很活潑,就像格桑花一樣燦爛。”回想起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高寧寧是愉悅和幸福的。對于這個跨越千里遠道而來的音樂老師,孩子們既興奮又好奇,下課時將高寧寧團團圍住,向他了解外面的世界。
上課時孩子們充滿激情地跟高寧寧互動,教這個漢族老師說藏語、學藏歌、跳鍋莊(藏族舞蹈),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純真的孩子、愉快的教學給高寧寧的援藏工作帶來了許多驚喜和期待。

根據組織安排,高寧寧先后在阿里陜西實驗學校、噶爾縣孔繁森小學負責少先隊建設與音樂教學工作,高寧寧充分施展自身專業特長,在全校師生的齊心協力下,順利為學校組建了一支80人的大型鼓號隊。平日里她悉心指導鼓號隊參與校內外各種活動,無論是學校運動會還是地區性賽事,鼓號隊皆以優異的表現收獲廣泛贊譽。同時,高寧寧精心指導學生及各單位參加各種朗誦比賽和歌舞活動并屢獲佳績。
除了正常的援藏教學工作外,為了讓孩子看看外面的世界,高寧寧積極聯系愛心企業,為師生爭取到赴北京、山東的研學活動。“今年我聯系愛心企業組織20名師生去山東、北京進行為期9天的研學,也希望孩子們通過這難得的機會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時間一晃而過,2025年7月,高寧寧兩年的援藏工作畫上圓滿句號,回憶起這段難忘的援藏經歷,她有太多的感動和不舍。“兩年援藏經歷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雖然我們的語言、飲食、習慣不同,但是愛和理解讓我們心心相印,讓我們跨越千山萬水,在彼此的生命留下印記,這是一段非常值得珍藏的記憶。”
八千里路云和月,九百多個日夜守護。高寧寧,這名來自秦東大地將初心寫在雪域高原的教育工作者,在4500米的阿里書寫了陜藏一家親的動人詩篇。兩年的援藏經歷刻下最滾燙的印記,成為她回望來時路上,永遠清晰而溫暖的坐標。
記者:郭晶 張小偉
初審:韓林
終審:張小偉
編輯: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