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里的“暖心人”——記杜橋醫養中心的周耀木老人
重陽節前夕,渭南市臨渭區杜橋醫養中心的庭院內,晨光剛漫過石階,88歲的周耀木便握著錘子蹲在木椅旁。“篤篤”的錘聲輕響,不僅將松動的椅腿敲得緊實,也為醫養中心的老人們開啟了暖意滿滿的一天。在這座醫養中心里,周耀木有著一個人人熟知的稱呼——“萬能修理工”,而人們不曾忘記,這位總想著幫襯他人的老人,四年前還因腦梗臥床不起,是醫養中心的照護讓他重新站了起來。

周耀木協助醫養中心的老人做健康檢查
“醫養中心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能為大伙做點事,心里才踏實。”擦拭著剛修好的象棋盒,周耀木的眼神里滿是真誠。時間回到四年前,突發的腦梗讓他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臥床時連翻身都需要旁人協助。依托杜橋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資源,醫護人員為他定制了中西醫結合的康復方案:從最初的床邊抬臂訓練,到后來能自主行走;從吞咽功能康復訓練,到恢復正常進食,一年多的精心照護,讓他逐步重拾生活能力。康復當天,周耀木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家里的工具箱搬到了醫養中心。自此,活動室斷了腿的老花鏡、鄰居家晃悠悠的木凳、食堂裂了口的漏勺把,經他粗糙的雙手擺弄后,總能重新“派上用場”。

重陽節當天,周耀木慰問因病不能參加活動的醫養中心老人
2021年,周耀木成了醫養中心老年小組組長,這份“責任”讓他的日子更忙碌,卻也更有滋味。每天清晨,醫養中心大廳的白板前,總會出現他弓著背的身影——他用工工整整的書法寫下提示:“今日降溫添衣,別忘帶暖手寶”,“下午剪紙課,剪刀已消毒”,“西邊石板路滑,散步繞著走”。這些細碎叮囑的背后,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早起先查天氣預報,再繞著活動室檢查一圈安全隱患,確認無誤后才放心。“在這兒不是‘熬日子’,能幫鄰里跑跑腿、分分憂,比啥都強。”周耀木和患有慢性病的同鄉一起在這里生活,既減輕了子女的照護負擔,也在為他人服務中找到了晚年生活的樂趣。
?
重陽節當天,周耀木爺爺帶領老人們一塊兒參加文娛活動。
重陽節當天,醫養中心的活動室飄著糕點香。剛修好掛燈籠的掛鉤,周耀木又坐下來幫其他老人填寫體檢預約單。筆尖劃過紙頁時,他不時抬頭叮囑:“身份證號仔細填,別出錯;身上哪兒不舒服,記得在備注里寫清楚。”額角的汗珠順著皺紋滑落,有人勸他歇一歇,他擺著手說:“不礙事……趁現在還能動,多搭把手是應該的。”窗外,他幫老人們晾曬的被褥在風中輕輕晃動,暖融融的,映著醫養中心里的幸福光景。
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周耀木的溫暖藏在每一件小事里——修過的物件、寫下的提示、幫過的鄰里。這個重陽節,這位八旬老人用行動告訴大家:年齡從不是生活的桎梏,只要心里裝著他人,平凡日常里的點滴付出,就能讓養老的日子變成暖乎乎的“享老”時光,也為重陽節增添了一份別樣的溫情。
記者:徐仁軍
編輯:高杏
初審:王長江
終審:田華榮
編輯:高杏